今天下午到醫院覆診,數小時的罰坐,比上班更累,十分難受。
過去三針局部化療,效果不理想:
第一針,AFP(甲胎蛋白,肝癌指數)曾一度由 5078 降至 2470,後來卻在谷底反彈,回升至 8527(正常人是少於 15);
第二針,AFP 由 10860 稍微升至 11950,後來卻在兩個月內大幅飆升到 31530(手術前我那 10cm 腫瘤仍「健在」時,AFP 80000多);
第三針,驗血報告未出。
因此主診楊醫生要我今天見另一位張醫生,看他有什麼建議。
張醫生說,現時可以做的,是以下兩樣:
- 等 28/6 照 CT,看看腫瘤在打第三針後,是增大還是縮小。現時看血中的 AFP,也不能作更準確的判斷。
- 等藥廠有新藥推出,能對應我的病況。
將來最有可能做的治療,將會是混合化療--「口服化療藥」+「局部化療」。
其實,「口服化療藥」即是「全身化療」了,不過不同於傳統那種做完後只剩半條人命的全身化療,而是新類型的標靶藥,將一切傳統化療最磨人的副作用(脫髮、嘔吐等)減至最低,不過仍可能出現傳統化療的副作用。副作用的大小,因份量及因人而異。
過去三針「局部化療」為什麼效果不好呢?經張醫生提醒,一言驚醒夢中人。「局部化療」治療肝癌效果十分卓著,可是呢,我的情況是兩癌原發(呀...連我也常常忘記自己還有膽管癌),看這三針的反應,頗為肯定現時體內那幾粒 1cm 的腫瘤,是肝癌及膽管癌細胞混合--張醫生重申,這是十分罕見的病例。
過去十多廿年(如果我沒記錯),瑪麗醫院只收過十多個這類病人(已算是全港醫院中擁有最多此類病例了)。這就是為什麼我需要等新藥了,因為,現時,根本未有綜合治療肝癌及膽管癌成效顯著的化療藥。
記起化驗室的余醫生(我很喜歡她的,她一直很關心我)數月前曾對我爸爸說:「她的病況很罕見、很棘手,現在最希望是『拖』到有新藥推出......」以前我一直不明白這句說話是什麼意思,現在,恍然大悟。
換句話說,現在只能等,醫院會幫我密切留意有沒有適合的新藥(即使有,還需要時間測試),卻沒有太多可以做。等照 CT、等新藥、等覆診、觀察病情、繼續做局部化療、等待......
關於父母的心情,以及我的心情,下篇續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